职业本科

  • 教育强国背景下职业本科的新理念、新要求与新作为

    宗诚;

    在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职业本科教育作为现代职教体系的高端形态,需回应产业升级与技术变革的新要求。文章系统剖析职业本科教育的现状短板,提出其发展需实现两大理念转型——从“办学条件好”转向“支撑服务好”、从“小逻辑”转向“大逻辑”,并从思政引领、社会需求、条件基础、目标达成、政策保障、成果成效六个维度构建发展新要求框架,实践层面强调通过规划布局、精准匹配及组织变革的三维路径,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

    2025年04期 v.25;No.131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职业本科教育质量要素分析

    罗源;刘颖;

    文章分析了职业本科教育多元利益主体的质量关切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映射,认为职业本科教育质量是一个多方联动的质量、动态变化的质量、多种因素协同促成的质量。文章立足职业本科教育的质量品位、质量生成、质量呈现、质量验证等质量环节,从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专业设置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情况、关键办学能力建设水平、办学基本条件、毕业生就业质量等方面分析了职业本科教育质量要素,并提出通过质量要素监测,构建有效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促进职业本科教育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2025年04期 v.25;No.131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逻辑框架与发展路径

    向丽丽;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寻找其高质量发展路径,需从多维视角对其人才培养逻辑展开系统化研究。文章基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与实践论构建其逻辑分析框架:本体论层面,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厘清人才培养主体及其动力生成机制;认识论层面,融合技术认识论、知识生产模式和职业带理论,确立类型教育理论辨识体系,以及人才培养的协同治理与产教融合逻辑;方法论层面,采用文献法理解其已有理论框架和制度环境,明确改进方向;实践层面,提炼出树立德技融合育人理念、构建产教协同机制、深化教学改革、加强系统创新等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年04期 v.25;No.131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政策功能定位视域下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优化

    欧顺芳;唐莹玲;

    文章以政策的功能定位为视角,对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反思其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就业政策的三方面优化路径:能力发展取向方面,加强就业政策的价值引导,构建人才培养动态调整机制,深化高校与产业界的合作;机会提供取向方面,加强政府各部门间的协作,建立产业结构优化与扩大就业联动机制,健全有效的信息沟通、就业统计、失业监测预警机制;资源补偿取向方面,精准、系统帮扶弱势学生,完善灵活就业的系统支持体系。

    2025年04期 v.25;No.131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工业文化

  • “工业思政”:新工业革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

    陆黎;

    新工业革命浪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创新发展契机。高校应将新工业革命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创新,构建起“工业思政”教育新形态,其理论基础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在要求、契合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和内嵌于思政引领力的应有之义,其科学内涵意蕴在于新工业革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进化、新型工业化的人才价值构建转型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工业文明的主体性建构。“工业思政”建设面临在数字化转型中的认知鸿沟、智能化变革中的价值异化、全球化竞争中的认同危机等挑战。为此,高校应通过弥合数字化转型的认知鸿沟、再造智能化变革的伦理价值、增强全球化时代的主体认同等实践路径,促进新工业革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

    2025年04期 v.25;No.131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思政教育

  • 新职教法“七个坚持”赋能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内在契合与实践落点

    张慧彦;

    新职教法提出的“七个坚持”是新时代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高职思政课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一环,与新职教法“七个坚持”的培养目标啮合、方法举措聚合、价值立场耦合,共同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新职教法“七个坚持”赋能高职思政课教学,可以从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学客体、教学介体和教学环体等五个方面探寻实践落点,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成效和思政课教学效果。

    2025年04期 v.25;No.131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算法推荐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SWOT分析

    刘杰;

    数字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增强话语吸引力与影响力的新挑战。算法推荐技术以其精准画像与个性化推送能力,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供了新的技术契机。该研究运用SWOT分析法,系统剖析算法推荐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其优势在于精准推送与个性化定制等,劣势体现为算法偏见与技术依赖等,发展机遇源于技术进步与教育创新需求等,主要挑战来自信息多元化冲击、隐私与伦理困境等。基于此,研究提出相应策略,旨在科学利用算法推荐的优势与机遇,克服其劣势并应对挑战,从而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影响力与有效性。

    2025年04期 v.25;No.131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产教融合

  •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调适机制与实践路径

    贾广敏;苑振柱;

    教育强国是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要义和价值旨归,职业教育要围绕办学能力高水平和产教融合高质量两方面,不断增强适应性。文章从理论层面分析了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内涵、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价值意蕴、构建“谁适应、适应什么、如何适应”的职业教育适应系统,以及围绕“四链”融合新形态、产教融合新生态、专业适配新动态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调适机制,并以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六大教育强国特质为表征形成实践路径,通过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助推教育强国建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2025年04期 v.25;No.131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职校企合作共同体长效机制构建的价值、机理和框架——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

    冷冰冰;

    校企合作共同体作为教育界和产业界深度合作的新型组织模式,能够实现多元个体的价值协同和异质同构,以及多方资源的聚合与共生,突破校企合作的瓶颈,推动合作健康稳定运转。而合作共同体的存续则取决于良性的运行机制。借鉴共生理论,厘清高职校企合作共同体长效机制的价值意蕴,阐述高职校企合作共同体长效机制的构建机理,进而构建高职校企合作共同体长效机制的基本框架,努力搭建共生单元的利益链条,不断优化校企合作的共生模式,持续营造良性发展的共生环境,为高职校企合作共同体的长效运行保驾护航。

    2025年04期 v.25;No.131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广西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

    刘晶;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有助于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适应经济社会与职业教育发展。当前,广西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仍存在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质量不高、管理监督不到位等问题,经分析其中原因,并结合高职院校实践探索,提出深化合作内容、创新合作模式、提升合作质量、完善评价机制等进一步优化广西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策略。

    2025年04期 v.25;No.131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面向东盟

  • 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话语权提升研究

    韦蕾;李娜;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话语权的争夺已经成为未来国际竞争的焦点。在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升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话语权对推进中国与东盟各国教育战略落地见效,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具有深远价值。当前,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在政策制定、资源分配、传播渠道及技术转型等方面仍面临话语失衡的问题,亟须在政策层面、教育层面、传播层面、技术层面探索行之有效的话语权提升策略,使其能够在全球教育治理中发出更响亮的声音。

    2025年04期 v.25;No.131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RCEP框架下来桂越南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

    林聪;李冬梅;梁祖福;岳柯;

    文章基于RCEP框架下中越教育合作新形势,以桂东北地区三所重点高校的越南留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来桂越南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研究发现:留学生所学专业以商科、汉语等专业为主,在语言应用、专业学习和文化融入等方面面临适应困难;留学生在语言运用、学习认知、文化理解和心理调适四个维度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呈现发展不均衡的特点;留学生跨文化教育的顶层设计与区域化特色仍需进一步深化。为推进并深化RCEP框架下中越高等教育合作,研究提出了推进教育制度衔接、构建“能力提升+支持”双体系及推进“区域+校际+学科”多维协同等建议。

    2025年04期 v.25;No.131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五金”建设

  • 高职电子商务类教师数智素养提升的价值意蕴、现实挑战及突破路径

    卢晶晶;刘昌亮;

    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教师数智素养的提升成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和破解产教融合难题的关键。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国家政策导向及《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针对高职电子商务类教师数智素养提升展开研究。其价值意蕴体现在服务国家战略、破解产教融合难题、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及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然而,当前高职电子商务类教师数智素养提升面临认知割裂、能力断层、资源失衡及评价滞后等多重挑战,应通过认知重塑、能力跃迁、资源赋能、评价革新四维联动构建高职电子商务类教师数智素养发展的突破路径,为高职教师数智素养提升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5年04期 v.25;No.131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MM框架下课程思政对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机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

    聂紫懿;张树林;李鑫强;

    文章基于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动态评估框架,以高校课程思政与专业认同的协同育人为切入点,通过对柳州工学院2132名学生的多维度问卷调查,系统解析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对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机制。研究创新性地将CMM的“过程域—成熟度”理论引入思政教育领域,构建“教学目标设计—内容融合—方法创新—教师素养”四维分析模型,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检验变量间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明晰度与教师素养是驱动专业认同提升的核心要素,其中教学目标通过强化专业认知、提升教师素养调节教学内容融合效果,从而间接深化专业情感;教学方法多样性对专业行为倾向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方法层面,研究通过两阶段SEM分析(测量模型验证+路径效应检验)确保模型稳健性,并基于Bootstrap验证中介效应的显著性。理论贡献上,突破传统思政教育研究的静态描述局限,提出“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成熟度”概念及量化诊断工具,为高校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动态改进框架。

    2025年04期 v.25;No.131 9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职普融通

  • 职业启蒙教育的离身认知、具身体验及反身自省

    符强;肖友兴;

    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职业启蒙教育对完善教育体系、培育人才意义重大。受身心二分哲学思想影响的离身认知在职业启蒙教育实践中引发教育目标偏离、教学方法失衡、课程内容与现实脱节等问题,阻碍学生职业认知发展,不利于其未来职业规划。而具身体验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及现象学,为职业启蒙教育带来新方向,“体知合一”“情境嵌入”“具身赋能”等理念助力打破教育困境,但在实践中面临场景真实性欠佳、资源整合困难等挑战。由此,透过反身自省构建涵盖学生自我省察、教育回溯的动态循环,促使学生突破认知局限,挖掘具身体验潜力,强化反身自省机制,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统一,推动职业启蒙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5年04期 v.25;No.131 99-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柳州螺蛳粉风味轮简介

    <正>柳州螺蛳粉风味轮(Liuzhou Luosifen Flavor Wheel)是一种将规范感官描述与评价感官特性相结合的可视化工具,主要用于系统化地描述和分析柳州螺蛳粉的复杂风味特征,将抽象的风味感受转化为直观、结构化的视觉语言,从柳州螺蛳粉的颜色、气味、口味和口感四个感官维度对柳州螺蛳粉的风味进行具体、客观和定量描述。

    2025年04期 v.25;No.13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简介

    <正>柳州螺螄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包括基础通用与安全,原材料种养,生产与经营,营销与流通,产业园区、特色小镇、文化旅游等场景应用,品牌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子体系。柳州职业技术大学牵头制定的柳州螺蛳粉相关标准涉及其中的“01基础通用与安全、03生产与经营、04营销与流通”三个子体系。

    2025年04期 v.25;No.131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