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思政”:新工业革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Industrial-Political Education": The Integrated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陆黎
摘要(Abstract):
新工业革命浪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创新发展契机。高校应将新工业革命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创新,构建起“工业思政”教育新形态,其理论基础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在要求、契合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和内嵌于思政引领力的应有之义,其科学内涵意蕴在于新工业革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进化、新型工业化的人才价值构建转型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工业文明的主体性建构。“工业思政”建设面临在数字化转型中的认知鸿沟、智能化变革中的价值异化、全球化竞争中的认同危机等挑战。为此,高校应通过弥合数字化转型的认知鸿沟、再造智能化变革的伦理价值、增强全球化时代的主体认同等实践路径,促进新工业革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
关键词(KeyWords): “工业思政”;新工业革命;思想政治教育;工业人才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陆黎
DOI: 10.16221/j.cnki.issn1671-1084.2025.04.00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习近平.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J].求是,2021(6):4-11.
- [2]刘伟兵.智能思政:人工智能时代精神生产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1):25-34.
- [3]赵浚,白如.内涵·价值·进路:高校“数智思政”的应然之思[J].理论导刊,2024(7):116-122.
- [4]刘婷坤,许嘉丽.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以内蒙古红色工业遗产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5(11):95-99.
- [5]李明,李晨萌,张新岩.辽宁工业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探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47(1):95-100.
- [6]胡慕贤.关于工业文化融入高职“概论课”教学的思考: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5(1):110-112.
- [7]张伊鸣,刘国龙.红色工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与路径[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3(1):39-45.
- [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31.
- [9]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5-506.
- [10]习近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J].求是,2024(13):4-8.
- [11]薛钦源,史丹,史可寒.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新质特征和理论要素[J].当代财经,2024(7):3-16.
- [12]赵建.中国的“工业化革命”:历史回顾、演进动力与微观案例[J].经济研究参考,2019(5):16-26.
- [13]张小燕.科技创新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理论、现状及建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4,39(7):1172-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