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背景下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 RCEP背景下广西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柳庆刚;

    在RCEP宏观背景下,广西作为我国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前沿和关键窗口,必将走进发展新阶段。文章在解析RCEP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广西高质量实施RCEP的情况,分析了广西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对广西产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加强制度创新,适应RCEP新规则;积极融入跨国生产链,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链接国内市场与资源,建设向海开放发展新标杆。

    2024年04期 v.24;No.125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RCEP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刘柳;

    文章在分析广西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RCEP全面生效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面临的挑战,提出作为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职院校应当主动作为,积极应对挑战,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与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合作机制建设、产教融合等方面做出应对措施,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04期 v.24;No.125 7-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RCEP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

    胡慕贤;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正式生效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国际化发展带来重要机遇。文章探讨在RCEP背景下出现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国际化发展后劲不足、产教融合国际化水平未成为核心竞争力关键因素、区域产教融合国际化之间未形成合力等问题,提出通过提高产教融合国际化水平、健全产教融合国际化评价机制、促成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国际化跨界融通局面等路径,切实提高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国际化水平,以服务RCEP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024年04期 v.24;No.125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RCEP背景下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建设探究

    刘晶;鞠红霞;刘艳琴;

    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职业教育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增强人才流动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深入探讨了在RCEP背景下,建设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的必要性、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为我国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与启示,旨在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2024年04期 v.24;No.125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工业文化

  • 产业融合视角下柳州红色工业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刘静溪;罗慧;

    当前我国红色旅游热度持续升温,红色工业旅游作为红色文化与工业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备受游客青睐,成为传承红色基因、优化产业结构和加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通过梳理柳州红色旅游资源利用现状,结合SWOT分析法全面评估柳州红色工业旅游发展的内外部条件,提出符合柳州红色工业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柳州红色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2024年04期 v.24;No.125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 ]

乡村振兴

  • 西部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类型、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以广西S县为例

    温顺生;甘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引擎,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发展路径。文章以广西S县的实践案例,总结出资源开发型、产业创收型、入股分红型、抱团发展型、党建引领型五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类型,针对西部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农民认知偏差和集体意识较淡薄、内部管理缺乏规范和外部引才能力弱、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和发展非均衡性突出、融资渠道不畅通和可供支配资源不足的困境,提出发展优化路径: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培育集体主义观念;二是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强化人才智力支持;三是鼓励多元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破解发展主要瓶颈。

    2024年04期 v.24;No.125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艺术乡建融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优化机制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张海彬;肖凯龙;吴晓倩;

    艺术乡建融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复苏乡村情感文化价值体系、融入乡村传统文化语境、充实乡土文化语料及丰富乡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从政府、社会力量以及本地乡民的角度分析艺术乡建的主要形式和类型,剖析艺术乡建融入广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价值与意义,并从乡村建设者的心态、民族文化融合的角度,倡导多元互动的模式,提出艺术乡建融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优化机制,旨在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2024年04期 v.24;No.125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 乡村振兴视角下民族村落文化多态传承研究——基于川南散杂居地区民族村落的实地调查

    吴思颖;

    散杂居地区民族村落文化多态传承是指借助散杂居地区民族的特色,从民族村落文化的多样性、差异性出发,根据不同情况探索多样化的具体传承形态。调研发现,王武寨村传承主体的主体性不强,传承内容生活化程度不够,传承方式创新度不足,传承场域普及度不高。当前,激发传承人的主体性,唤醒多元主体文化自觉;倡导传承内容生活化理念,焕发民族文化传承生命力;促进传承方式创新性转变,有效传递民族文化精髓;优化传承场域的功能,提升公共文化空间普及度等,对川南散杂居地区民族村落文化多态传承及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2024年04期 v.24;No.125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思政教育

  • 高校廉洁文化赋能师范生师德养成的逻辑基础、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

    牛雪梅;

    师范生是未来教师的预备者,其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关乎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清正、廉洁既是师范生师德养成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廉洁文化的重要组成。高校廉洁文化符号能为师范生师德养成提供遵循,廉洁文化资源可为师范生师德养成供给内容,廉洁文化实践能为师范生师德养成筑牢根基,三者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行动逻辑三层次奠定了高校廉洁文化赋能师范生师德养成的逻辑基础。高校廉洁文化赋能师范生师德养成的价值体现在深化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彰显高校立德树人的行动自觉、推动未来教师队伍健康发展三个维度。展望进路,可从三个方面推动高校廉洁文化赋能师范生师德养成:深挖廉洁基因,坚持廉洁思想润德;拓展赋能载体,强化廉洁文化育德;健全保障制度,推动廉洁制度强德。

    2024年04期 v.24;No.125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工匠精神视域下职业院校非遗教育路径研究

    范桂佳;张锋;周琳;

    文章分析了非遗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契合性及其在职业教育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对标应然,深入剖析了当前职业院校在非遗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工匠精神培养不足、职业认同与荣誉感缺失、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以及创新意识薄弱等方面,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如传统教育思维影响、社会认知偏见、教育资源有限以及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以广西职业院校为例,提出了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五线融合”实践策略,并详细阐述了创建协同育人的非遗教育实践基地、构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四维”非遗教育评价机制以及鼓励创新融合推动非遗技艺的现代传承与发展的具体路径。

    2024年04期 v.24;No.125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职业教育

  • “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柳州职业技术大学为例

    韩霄;姚鲲鹏;

    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快速向上发展的时期,为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职业院校急需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仍存在师德师风建设机制不健全、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教师培养机制不健全、教师团队建设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文章在国家“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针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结合柳州职业技术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经验,提出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职教“双师”队伍的“一心三维五融合”高质量建设范式,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2024年04期 v.24;No.125 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以产业服务需求为导向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柳州职业技术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为例

    王富春;汤卉;

    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是培养适应区域产业发展所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针对目前“双师型”教师需要紧跟企业发展需求,持续在企业实战中提升创新实践能力这一实际情况,柳州职业技术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紧跟区域汽车、机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聚焦教师企业前沿技术应用和实战能力提升,探索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机制,致力培养区域产业所需的高素质劳动大军和技能型人才。

    2024年04期 v.24;No.125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 ]
  •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视域下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纾困机制研究

    王润瑾;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创新阵地,“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引起广泛关注。当前,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存在育人合力不足、高职特色欠缺、空间有待改造、学生参与不足等问题。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和目标与“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休戚相关、相互联结。基于此,文章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视域下凝睇“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出以党的领导筑牢社区建设根基、以队伍进驻织密管理协同之网、以文化浸润深耕高职教育沃土、以数字技术赋能全面育人、以学生参与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纾困路向,以期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年04期 v.24;No.125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教学改革

  • 基于知识图谱的职业教育机电类专业课程改革热点与趋势研究

    李东恒;

    为梳理职业教育机电类专业课程改革的演进、现状及发展趋势,并揭示其面临的挑战,采用CiteSpace软件系统分析1998年至2024年3月中国知网收录的689篇相关文献。研究发现,政策法规显著影响研究产出,且该领域研究虽获专业期刊认可,但整体影响力有限,研究群体间的合作待加强。专业群建设、课程思政与技能大赛成为新研究热点,课程改革已从知识传授转变为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

    2024年04期 v.24;No.125 8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 ]
  • 1+X证书制度视域下职业院校“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的研究述评与展望

    王菊;

    学术界对职业院校教育改革中的1+X证书制度与“岗课赛证”融通的应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将二者融通融合应用于职业院校育人模式仍存在可探索空间。未来基于1+X证书制度视角探析“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需立足市场需求,更新人才培养方案,由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与企业三者统筹设计,构建多元立体的创新育人模式,从而实现职业院校源源不断输送社会所需人才的良好效果。

    2024年04期 v.24;No.125 9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 ]
  •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1+X证书制度实施效能评价指标构建研究

    臧晓辉;罗锋;范利红;

    实施1+X证书制度是我国深化产教融合的一个重要部分。自1+X证书制度政策发布以来,相关机构、院校和企业积极响应,建设1+X证书制度实施平台、开发课程、开展考核。面对多种多样的1+X证书制度实施机构,目前对其实施效能的评价研究较为缺乏。文章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在文献研究基础上,构建1+X证书制度实施效能的初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法进行指标体系优化,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权重确定,最终构建了1+X证书制度实施效能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49个三级指标,可用于评价1+X证书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对1+X证书制度建设和实施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2024年04期 v.24;No.125 99-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数字中国背景下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成维莉;

    信息技术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核心要素,信息技术课程着力于提高学生数字素养和技能,其课程思政建设是响应新时代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提高全民数字素养的应然之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有力支撑。聚焦数字中国战略需求,对标数字中国建设规划,明确教学目标,深挖思政元素,创新思政元素融入方式,构建有效的信息技术课程思政实践路径,并通过科学开展评价、强化教师素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程的思政功能,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2024年04期 v.24;No.125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 ]
  •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特色化教学革新研究

    刘维国;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特色化革新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新时代文化建设、教育发展,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必然要求。文章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特色化教学进行研究,探索了其优势、现状和全过程教学改革的路径与方法。研究发现,高职大学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其含有思想政治教育隐性化的特点,但仍存在如课程定位模糊、教学思路与方法僵化、语文教师的思政素质仍需提高等问题。因此,结合教学环节提出了围绕大学语文教学全过程的教学革新思路,旨在为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策略,促进学生的“五育”发展。

    2024年04期 v.24;No.125 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畅游大美中国

    2024年5月19日是第14个中国旅游日,今年主题是“畅游中国,幸福生活”。各地纷纷推出实实在在的优惠措施,开展文化和旅游特色活动,游客们游青山绿水、赏名胜古迹、食人间烟火、观文艺演出……本刊特转载中国旅游新闻客户端的部分海报,宣传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成长方式,与广大读者朋友一起走进大美中国,享受幸福生活!

    2024年04期 v.24;No.125 2+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